正在加载

道教斋醮与科仪

  • 2023-12-31 09:08:42
  • 阅读数: 856

道教科仪的意义与类别

道教斋醮与科仪

"科仪"是道教习用的术语,在历史上,可以用来笼统地指称道教的经话、戒律、规范、礼仪等。站在了解和研究道教的角度看,道教之成其为道教,不但有其系统的教理教义和信仰而且有其特定的宗教形式。

所谓"科仪",即是对其宗教形式各个方面的概括。与科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还有科教、科范、科戒、科律、仪轨等。比较而言,科仪更能概括相应的教法内容,所以我们取用这个名称。科与仪连用,虽然也出现得很早,但二者在涵义和用法上又有区别。

"科仪"连称,在现存道书中,最早见于《洞玄灵宝道学科仪》此书大约是南朝灵宝派的作品,内容包括言语、讲习、禁酒、忌考荤辛、制法服、巾冠、山居、斋、醮、燃灯、奏章等,各立品目。唐道士朱法满作《要修科仪戒律钞》,内容也包括传度仪范、奉道仪轨、各种斋法、戒律、殿堂造设等许多方面。

"科仪"可用来概括道教教法的许多方面,它在道教中的语义,类似于世俗社会之所谓礼法,涵盖的内容十分宽泛。道教科仪既是一种宗教形式,又应当具有相应的旨归内容。早期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都提倡"以善道化民",善道即其科仪教戒之旨归。在后来的发展中,便形破了一套围绕着神仙信仰而高扬生命价值、围绕着返朴归真的信念而追次至真纯善的宗教道德,这些宗教道德,就是科仪形式转变中所蕴涵的道教科仅还经常强调要"佐时宜化",更是最好是将礼仪传统与时俗现实旨归内容之发展。同时,结合起来,《迫门定制序》曾就这个问题文不"揆古今之中",从宗教的途径,"揆古今之中",从宗教的途径,"从宗教的途径人伦、敦风俗。南宋道士议论,见解不俗,兹录之因事天而起至诚之心者,有礼存焉。此圣人垂世立教之本旨也。然于繁简之间,当有所折衷,而不可过也。道门斋醒简胺之设,古者止符景朱章而已,其他表状文移之属,皆后世以人间礼兼至简易考道,而至详备者礼。凡人所以以事天者,道也;,以资借鉴:

考合经教而增益者,所在无定式。或得之详备而失简易之旨,使力所不逮者不可企及;或失之卤莽,而使尽敬事天者无所考定,不惬其意。元素常窃惠之,欲别为校定,使之适中,俾略

者不得隐,而繁者不得逾,则事天奉道之礼,不因人而隆杀。(《道藏》第31册65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

版社影印本)

同时,道教科仪涵盖的教法很宽泛,又因为吸收了大量的民俗,在内容上很芜杂,要进行分类就有一些困难。就其科仪教法而言,涉及到道教经籍分类的问题,而道教的经籍分类,又贯穿着它所特有的教理教数义并不单纯是一个如何对图书进行科学分类的问题。古代儒家学者谓道教"杂而多端",大概就是以经史子集的体系结构作为参照系,从而形成的一种印象,佛教学者也同样以其经教作为参照,指责道教"都无统序"。这种因经教体系的差异以及对其教理缺乏深人理解所引起的隔阂,通常

教义、修持方法等大有发展,是难免的。而道教的七部经教礼系形成于南北朝时,此后道教不但教理的新道书,七部体系相沿弗这是对道教进行系统的阐述而且出现了许多新道派造作出各种类型部内容及次序结构就难免章理不明。先会遇到的一个问题。至于道教科仪的分类,则是解决这个大问题之前,下面我们初步提出一个科仪分类应当予以考察的小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